那么,以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为基础,发挥“核心心理学”(Psychology of the Heart)的思想,我们可以来欣赏汉字之爱(愛)的心意,从心感受,感受其心的内涵与新的意义,以及其中爱心无尽藏。
在一般的中文字典,爱(愛)被作为“夊”部汉字。《说文》有:“愛,行皃。从夊㤅声。”《说文》“夊”部所用愛之字形:
。
夊字被注为“慢慢行走的样子”。《说文》注曰:“行遲曳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凡夊之屬皆从夊。”夊部汉字不多,常用的有:处、冬、备、复、夏等。夊字古同“绥”,音义相近。《诗经•国风》中有:“有狐绥绥……心之忧矣”的表达,一向被视为情诗。
绥也为“車中把”,从糸从妥,如執綏以安。轡在車前,綏系車中,御者執以授登車者。如孔子升车必正立执绥。《禮·曲禮》:“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註》曰:“綏,讀曰妥。妥之謂下於心。”
綏中之妥本为安,妥也为侑,侑为相助。如《诗•小雅》:“以妥以侑”。妥之甲骨文形象生动:
,意象鲜明。妥之爪下女,也如孚之爪下子,诚信已在。
绥之糸如丝,有蠺之意象;如系如素,如约如继,如轡如戀。如《易》之言:“有孚戀如思也。”
然而,愛也在心部,由“㤅”而来。如《说文•心部》:“惠也。从心旡聲。,古文。”惠者仁也,仁者親也。夊部愛字流行,心部㤅字废用,将这“㤅”、之愛留於梦中。
战国时期一些器皿上的金文:
、
,可以让我们感受“㤅”之愛的古朴意象。
“㤅”之“旡”,也如“炁”,为气(氣),从既。既之甲骨文形象生动:
,如食畢顧首,引申为“已”(《玉篇》)、“盡”(《博雅》)等義。已为自身,盡乃復生。旣也为終,故有終則有始;如《易经》之“既济”,水火相交,阴阳和合。
道家有“食气”之说,并常将“炁”作为先天真气。如关尹子所说:“以一炁生萬物。”(《關尹子·六匕篇》)于是,㤅之愛也含“息”之意蕴,息本从心从自,自心之说,也融入㤅愛之原型心意:
。
很多年前(1996),在美国加州参加中国哲学沙龙,多为年长的海外华人学者。有位台湾同事,提到大陆汉字简化的弊端,触及其内心深处的情结,愤愤不平来追问我为何能将“愛”简化为“爱”,咄咄逼人。作为当时现场唯一的大陆学者,我知道自己的处境颇为尴尬。于是,我自嘲说,这个“爱”字不是我来简化的,对我来说,愛中之心不可思议,我也心向往之。然而,我接着说,作为中国哲学家,诸位知道为什么会有简化的“爱”字出现吗?
我说,是因为世道不古,人心难复。公心变为私意,善心日趋狭隘,限制了“愛”意表达。于是,始有这无心之“爱”。取自《易经》咸卦之意象,无心之感,始可天人相应,无思无为,感而遂通;大爱无心,愿其如真正的博爱之愿。
尽管如此,我亦然将寓心之愛,作为心理分析专业实践的第一要义,尽心发挥其蕴含的原型意象及其意义。结合“夊部之愛”和“心部之愛”,以及后来形成的“爫冖心夂”的愛字,我有手写的“愛”之古文:
若作如是观,那么,其上之“爫”,如妥如孚:
。孚之本义为“信”,取鸟之卵孚原型意象,如徐鍇之《说文解字系传》将其阐释:“鳥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鳥袌恆以爪反覆其卵也。”
“鸟之卵孚”包含生动的意象和意义,蛋中所孕育的生命孵化,深具原型启发意义,生意初胚,天心可見,故孚寓诚信,具中和与造化之功。在心理分析的意义上,“鸟”的原型意象总是丰富深远,寓意天使、神医,乃至心灵。
《易经》之风泽中孚,兌下巽上,具中庸之德,如其卦之意象:;不偏不倚,致于中行,其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
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于是,愛中寓孚,具此和化之功与中孚之信。如其九二爻:“嗚鶴在陰。
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其象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正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天性之樂,至誠至信。
愛之“爫”下字符为“冖”,既然形成便有其意义。《說文》将“冖”解为“覆”,从一下垂。《玉篇》释为“以巾覆物”,通幂。但由于其上之爫,于是,同时可为“宀”,交覆深屋也,寓意保护容纳,具有遮风挡雨,以御野兽之原始房屋意象。
然而,在我看来,对于心理分析来说,这“冖”与“宀”,则不仅是一般房屋之保护和容纳,而且,如我对愛之古文的书写,犹如母亲之子宫,犹如子宫所包含的生命之孕育。当然,不仅是作为个体的母亲,也如大母神之原型意象,这便是愛的容纳与保护。于是,“宀”部有安有守、有容有家、有寓有寧……皆入爱的古朴意象之中。
在我书写这“爫”下之“冖”和“宀”的时候,“交覆深屋”的意象总会浮现,包括其原始的洞穴身影。远古的北京猿人也被称之为“山顶洞人”,留下古猿人打磨的石器,用火的痕迹,以及骨针和缝织,诸多与狩猎、采集和捕鱼有关的工具。于是,这“宀”下的洞穴,也是孕育人性的处所,如人猿相揖别的形容与分界。或许,真正的人性也是包含神性的,或由神灵赋予,愛之原始意义。如㤅愛之惠,本有命运女神的参与。当然,我也将我们核心心理学与心理分析,视为一种“命运心理学”,包括这“惠”的意象与意义。
维纳斯的诞生(Sandro Botticelli)
愛下之“夊”,其本义,其引申,如绥如妥,前面已逐一阐释。大陆简化汉字将其作“友”,也有参照古时写法,尽管“爱之无心”依然使人耿耿于怀。《说文》解友为“同志”,也即同志爲友;亦如司马光《潜虚》之说:“天地相友,萬彙以生。日月相友,羣倫以明。風雨相友,艸木以榮。君子相友,道德以成。”
曾有友人与我来解“愛”字。她将“爫”理解为“争取”,从“爫”之伸手抓取之意象而来(反之,反过来的手型,被其解读为索取和乞求),“冖”为房屋保护,而“夊”则不仅为绥为妥,或行皃,也包含朝夕之夕,日夜相伴;包含长久之久,或比久之更为长久永远。友人情真意切,解读自有其理。如《詩·小雅》之“以永今夕”,也如天长地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然而,我则将愛之心与夊,同时理解为“心手相牵”。同志为友,友字之甲骨本有双手意象,同志而握手,亦有坦诚相见,相互支持之象征;而牵手则本为爱情表达,如《诗经•邶风》:“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至此,我们始可感受愛之心意,其中无尽藏。就“爫冖心夂”之构字结构而言,以及我所书写的“愛”之古文,本身已包含“正心”之意,如中孚之不偏不倚、不蔓不枝,中和之心愿;也如君子中庸,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從容中道。从核心心理学来看汉字之心,其中已是包含:生之本神之变,总包万虑与灵之舍,乃至天道自然。而一般心理学的知、情、意,如汉语思维、情感和意志,均以心为本,真实不虚,已显爱意无限。而《易》中天地之心,说心研虑;儒家仁义礼智之根,尽心知性;道家集虚心斋,善心安爱;禅宗涅槃妙心,心生万法;皆显心性之理,爱之无尽藏。
西方“心理学”(Psychology)的本义,本与心灵及爱有关,也即普绪克(Psyche)与丘比特(Cupid)的神话传说,普绪克为心灵女神,丘比特也即爱神。这不仅是心理学的神话,也是精神分析与分析心理学的缘起与追求。
爱惟寓于心灵,心灵惟爱永恒。于是,爱之孚信化育、容纳保护、执手为友、正心诚意,以及惠慈感应,自然汇聚为爱心无尽藏。
荷永於洗心岛
情人节特别推荐
祝大家心有所爱,爱有所归。
心理分析中的"爱情" ——"移情"的最强烈形式 | Mario Jacoby
【女神节特献】那个深居每个男人内心的女人——阿尼玛 | 冯·弗朗兹
【沙盘游戏】沙具简介之“女神原型”(一)
鹊桥相会,七夕的秘密: 男人与阿尼玛整合之路 | 陈灿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