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赋能,内容胜出
广播可视化大有可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画面和声音同步的网络视频直播模式本身就更受年轻人的追捧。
“视觉维度”的加入打破了广播媒体传播形式的限制。让观众的眼、耳同时互动,收听、收看到的内容有了极大的扩充,增加了广播节目的娱乐性。2019年,河北广播电视台首次进行了环邢台公路自行车赛事直播,打破了地域赛事直播的限制,吸引了全国受众的关注,引爆了当天受众的高互动量。同时,视频直播的可视化效果将画面完整呈现在受众面前,诸多新闻发布会现场、突发事件 报道的真实性由此得到了极大的直观体验。2016年两会期间,中国之声首次尝试在大会现场搭设360度可旋转式摄像头,同时搭载网络视频。在“两会”特别节目《直通北广上》增加“视频直播”和“弹幕互动”,运用分频技术与听众进行实时互动,不仅让广播电台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得到充分地释放,也让更多民众得以参与到两会中来。
在内容为王的行业铁律下,广播可视化拥有其它短视频平台不可比拟的核心战斗力。在短视频平台直播成为新媒体大势的今天,广播也主动投身其中。然而,从内容上来看,目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直播内容呈现出门槛较低、制作较简单,文化上倾向于“快餐化”等特点。 广播内容覆盖社会民生、情感音乐、交通实况等多个方面,能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在播音素质和渠道专业性考量上,广播的内容生产更胜一筹。广播可视化运营模式强调的真正核心是在优质内容基础上进行深度交互化,而非表面的视频化,所以,短视频直播平台只能作为广播可视化在当下的一个补充途径。
从“流量平台”到“听见广播”
探索广播可视化“真”路径
加入直播大军成为广播可视化的一个新趋势,用户摆脱单向收听的状态,实现更充分的互动。然而,抖音或快手这样的流量平台,其用户群及内容定位与广播电台的吻合度本就不高,且调性、风格皆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广播电台在这样的流量平台上很难深耕。电台拥有的优质节目内容和高素质主持人资源无法释放与其相匹配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
广播可视化并不是将广播节目转变成视频节目,而要在创新节目呈现形式的基础上,打破其传统媒介壁垒,对节目内容、生产流程、传播手段等进行深度变革,满足用户需求,对广播的服务性以及交互性进行颠覆式发展。
在纷繁复杂的直播江湖,广播在融媒体时代的可视化仍需要一个全新的主流模式和平台,通过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多元媒体融合手段,实现广播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化传播”,而非在错配的市场江湖中“打游击”。
凡经录用均视为同意公众号原创声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